地下管線探測要點
本站 2018-5-25 10:34:32
1、地下管線探查需要查明管線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和埋深、管線的類別、材質、規格、載 體特征、電纜根數、孔數及附屬設施,繪制探測草圖并在地面上設置管線點的標志。
2、管線點應設置在管線特征點在地面的投影上, 管線特征點包括交叉點、 分支點、 轉折點、 變材點、變坡點、變徑點、起訖點、上桿、下桿以及管線上的附屬物設施中心點。
3、在窨井上設置明顯管線點時,管線點應該設置在井蓋的中心,當地下管線的中心線的地 面投影偏離管線點時,其偏距大于 0.2m ,應當以管線在地面的投影位置作為管線點。 4、地下管道及埋設電纜的管溝要量測其斷面的尺寸,圓形斷面測內徑,矩形斷面測內壁的 高和寬,單位用毫米表示。
5、地下管道應查明其材質(鑄鐵管、 鋼管、 混凝土管、 鋼筋混凝土管、 塑料管、 石棉 水泥管、陶土管、陶瓷管、磚石溝等)。
6、埋設于地下管溝或管塊中的電力電纜或電信電纜,應查明其電纜的根數或管塊孔數。
7、地下管線的管線點的間距應該符合下列規定:
①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和專用管線探測,直按相應比例尺設置管線點,管線點在地形圖 上的間距應小于或等于 15cm ;
②廠區或住宅小區管線探測,直按相應比例尺設置管線點,管線點在地形圖上的間距 應小于或等于 10cm ;
③當管線彎曲時,管線點的設置應以能反映管線彎曲特征為原則 。
8、 在明顯管線點上應實地量測地下管線的埋深,單位用米表示,誤差不得超過 ± 5cm。
9、地下管線的埋深可分為內底埋深,外頂埋深和外底埋深。量測何種埋深應根據地下管線 的性質或委托方的要求確定,并應符合下列規定:
①地下溝道或自流的地下管道應量測其內底埋深;有壓力的地下管道應量測其外頂埋 深;
②直埋電纜和管塊應量測其外頂埋深,溝道應量測其內底埋深;
③地下隧道或頂管工程施工場地的地下管線應量測其外底埋深。
10、管線點的編號宜由管線代號和管線點序號組成, 管線代號可用漢語拼音字母標記, 管線 點序號用阿拉伯數字標記。管線點編號在同一測區內應是惟一的。
11、地下管線探測精度應該符合下列規定:
①地下管線隱蔽管線點的探查精度:平面位置限差 δ=0.1h,埋深限差 δ=0.15h(式中 的 h 地下管線的中心埋深,單位為厘米,當 h<100cm時,則以 100cm 帶入計算);
②地下管線的測量精度:平面位置中誤差不得大于±5cm (相對于臨近控制點),高程 誤差不得大于圖上±3cm (相對與臨近控制點);
③地下管線圖測繪精度:地下管線與鄰近的建筑物、相鄰管線以及規劃道路中心線的 間距中誤差不得大于圖上±0.5mm 。
12、地面管線點的標志設置
①管線點均應設置地面標志,標志面宜與地面取平。選擇何種地面標志(預制水泥樁、 刻石、鐵釘、木樁、油漆等)應根據標志需保留的時間長短和地面的實際情況確定。
②管線點地面標志埋置后應在點位附近用顏色漆注出管線點編號, 標注位置宜選擇在明 顯且能較長時間保留的地方。
③當管線點的實地位置不易尋找時, 應在探查記錄表中注記其與附近固定地物之間的距 離和方位,實地栓點,并繪制位置示意圖。
13、地下管線的探測方法選擇:
①金屬管道,根據條件宜采用直接法、夾鉗法及電磁感應法;
②接頭為高阻體的金屬管道,宜采用頻率較高的電磁感應法或夾鉗法;
③管徑(相對埋深)較大的金屬管道,宜采用直接法或電磁感應法;
④埋深(相對管徑)較大的金屬管道,宜采用功率(或磁矩)大、頻率低的直接法或 電磁感應法;
⑤電力電纜宜先采用被動源工頻法進行搜索,初步定位,然后用主動源法精確定位、 定深,當電纜有出露端時,宜采用夾鉗法;
⑥電信電纜和照明電纜宜采用主動源電磁法,有條件時可施加斷續發射信號。
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